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
消失的高屏高速公路
›
連接高雄與屏東的臺88線,是全臺灣車流量最大的快速道路。由於壅塞嚴重,政府只好規劃「高屏第二快速公路」來分攤車流。但是你有沒有想過,如果當初1號高速公路延伸至屏東,也許現在交通問題不會這麼嚴重?其實本來會有的,路線都畫好了,只是戛然而止。
2 則留言:
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
臺灣七大都市傳說之五:舊拱橋都是糯米黏的
›
不知從何時開始,古老的拱橋紛紛被指為「糯米橋」。包括舊山線的魚藤坪斷橋在觀光化之後,也開始盛傳是「糯米橋」。琳瑯滿目的網頁,甚至導覽人員的介紹,常說「整座橋樑以糯米砌磚而成,沒用任何鋼筋或水泥」。這類傳言的氾濫程度,足以擠身臺灣七大都市傳說之一。
2 則留言:
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
如何觀察公投的議題效應
›
公投之後,許多評論以同意率或不同意率的縣市差異,推斷地理因素對議題的影響。例如,第20案南部不同意居多,就推斷南部民眾擔心不蓋三接會加重空污,因而反對。或者,第18案南部不同意居多,就推斷南部養豬戶較多,較能理解貿易壁壘的傷害,因而反對。也有人嘲諷北部人,明明核四對北部威脅大,怎...
2021年3月14日 星期日
那些失敗的研究構想(二)
›
在歷史地理學界有如聖經一般的〈臺灣堡圖〉,不僅記錄19-20世紀之交的傳統地名,還以片假名為這些地名標記讀音。例如,同樣是坑,深坑的「キン」標記泉州話的/ khinn/ ;臺中大坑的「ケン」標記漳州話的/ khenn/ ;楊梅老坑的「ハン」標記客家話的/hang/。如果我們將這些...
3 則留言:
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
那些失敗的研究構想(一)
›
中研院院士林南說過一個故事。當他剛拿到博士學位時,曾趁機向社會學大師 James Coleman 討教:如何寫作才不會被退稿。他心想,著作等身的 Coleman 大概有什麼訣竅吧。只見 Coleman 不發一語,轉身打開研究室裡一個超大書櫃。書櫃裡的稿件堆積如山,幾乎塞爆。林院...
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
北漂之亂後
›
2018年下半年,輿論瘋狂炒作「北漂」議題。我在當時的熱潮中,逆流寫了〈 別再漂了,來談真正的人口遷移 〉。這篇文章指出:臺灣人口流向北部最嚴重的時候是1970年代、延續至1980年代。但1990年代以後最大的人口流動已變成從臺北市疏散到臺北縣、桃園縣。以及,「北漂」是中國戶籍不...
1 則留言:
2021年2月15日 星期一
猫兒干社與南社在哪裡?
›
雲林縣崙背鄉有個「猫兒干庄」(豐榮村),於是柯志明的《番頭家》與洪麗完的《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》都將「猫兒干社」畫在那裡。此外,猫兒干庄的東邊有個地名叫「番社」(二崙鄉大同村),於是上述兩書順勢將那個番社當成「南社」( 《番頭家》的圖 )。感謝簡史朗老師提醒,這個看法應該更正了...
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
兩種國語的共同點
›
臺灣人曾先後學過兩種國語,這兩種國語有何共同點? 1930年,東部臺灣人(原住民居多)能說日語的比率明顯高於全島水平。都市的日語普及程度明顯高於鄉村。在臺北市、臺中市、臺南市,超過20%的臺灣人能說日語。此外,客家人似乎比福佬人更樂於學習日語。無論新竹、苗栗地區還是南部六堆地區...
2 則留言:
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
研究成果不會提到的兩三事
›
在研究過程中,總是有許多不太順心如意的經驗、甚至是慘痛的教訓,最終不會在研究成果當中呈現出來。不過,這些不太光鮮亮麗的一面,對於剛入門的新手而言,有時比包裝好好的研究成果更具啟發性。因此,我就透過這個非正式版面,來聊些研究成果沒提到的事情吧。 我曾耗費四年時光,全盤考察...
3 則留言:
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
你被直覺誤導的地理觀念
›
一、最靠近臺灣島的鄰國是中國?錯了,是日本。 日本領土與臺灣島的最短距離是108公里(與那國島至蘇澳的烏岩角);中國領土與臺灣島的最短距離是119公里(平潭縣的牛山島至新竹的南寮漁港)。若無人島不算,中國與臺灣島的最短距離是127公里(平潭島至南寮漁港)。 (後記:有人...
35 則留言:
›
首頁
查看網路版